抚顺市全民所有制技术开发型科研单位承包经营责任制试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23:15:03   浏览:917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抚顺市全民所有制技术开发型科研单位承包经营责任制试行办法

辽宁省抚顺市人民政府


抚顺市全民所有制技术开发型科研单位承包经营责任制试行办法

[抚政发155号文]
[1992-01-01]
  第一条 为深化全民所有制技术开发型科研单位(以下简称科研单位)内部改革,增强科研单位的生机和活力,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多创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研单位承包经营责任制是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度分离的原则,以承包合同的形式确定国家、科研单位及承包经营者之间责、权、利关系,使科研单位逐步形成自主研究、开发和经营的管理机制。

第三条 科研单位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必须兼顾国家、科研单位、职工和承包经营者的利益,在确保为社会提供技术先进、经济效益高的科技成果,不断增强科研后续发展能力的同时,逐步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

第四条 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是“四保一挂”,即:一保科研单位经济效益指标,主要指本单位经济效益的纯利润完成数;二保科技成果指标,主要指科技成果完成计划内鉴定数、优秀成果率(优秀成果指获市以上科技进步奖、发明奖或技术专利等);三保人才培训投入指标;四保科研后续发展能力指标,主要指科研单位用自有资金增加科研生产性固定资产和用于课题研究的经费投入额,其固定资产增值及科研经费投入指标不低于上一年利润的40%。一挂是本单位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

第五条 科研单位“四保一挂”指标,一般采取以前三年各项指标完成平均值为基数,每年再以5%-10%递增比例确定,或由上级主管部门与科研单位视具体情况商定。

第六条 核定工资总额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工资、四个半月奖金及应列入工资总额范围的津贴、补贴。

第七条 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的挂钩系数为0.75:1。在全面完成上述“四保”指标的前提下,当年工资总额比上年每增长1%,允许按职工总数的4%晋升一级内部效益工资,但本年度内实际使用的晋级指标最高不得突破本单位职工总数的50%。

第八条 未完成“四保”指标,其核定的工资总额相应扣减:

(一)经济效益指标(纯利润)比计划指标每减1%,工资总额扣减0.4%。

(二)年度科技成果比计划指标每减10%,工资总额扣减0.2%。

(三)人才培训投入指标比计划指标每减1%,工资总额扣减0.05%。

(四)科技后续发展能力,固定资产增值或科研投入额比计划每减5%,工资总额扣减0.1%。

第九条 承包期间晋升的效益工资,在本单位有效,调出本单位其工资应按国家规定,按新任职务(岗位)重新确定。

第十条 职工离退休时,可将效益工资作为计发离退休费的基数。

第十一条 在享受效益工资期间,遇有国家统一调资,河在原固定工资基础上晋级,晋级后可新增工资和效益工资合并计发。

第十二条 在保证职工收入不降低的前提下,从年度新增效益工资总额中提取20%,作为工资基金储备金,以丰补欠。

第十三条 实行“四保一挂”单位,职工收入按十二个月平均计算后,超过个人收入纳税起征点的,交纳个人收入调节税。

第十四条 实行承包经营的科研单位,不受编制限制。具体招工手续,按劳动、人事部门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实行“四保一挂”承包经营责任制须由承包方和发包方签订承包经营合同。其中承包方为科研单位,发包方为科研单位的行政主管部门。签订承包经营合同应征得市科委同意。

承包指标由市科委、市人事局、科研单位主管部门确定。

第十六条 承包经营合同应统一使用市科委印制的科研单位承包经营合同书。

第十七条 承包期限,一般为二至四年,但不得少于二年。

第十八条 承包经营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因不可抗拒力量或其他客观因素影响,使承包方无法履行承包经营合同时,合同双方征得市科委同意后可协商变更或中止承包经营合同。

第十九条 承包经营者一般应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产生,也可以通过选聘或其他方式确定。

承包经营者可按承包经营合同规定组成承包集团。

承包经营者的聘任期应与承包经营合同期限相一致。在承包经营期间,如确需要调整承包经营者,必须征得发包方和市科委的同意。

第二十条 承包经营者为科研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享有承包经营合同和上级规定的科研生产经营与人、财、物管理的自主权。

承包经营者必须履行承包经营合同确定的义务,按年度向发包方和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报告承包经营合同的执行情况。

第二十一条 对承包经营者应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承包集团的所有成员都要交纳风险金。抵押期限应与承包经营期限一致。风险抵押金额为承包经营者全年标准工资的50%,其他副职为全年标准工资的30%,分年度交纳。抵押金由科研单位主管部门收缴,设专帐管理,待年终结算、审计后返回。抵押金作为专项基金管理。如完成“四保”各项承包指标,抵押金可按银行同期存款储蓄利率计发利息。

第二十二条 承包经营者的收入,与承包经营合同确定的“四保”完成情况挂钩浮动。浮动的比例可分下列三个档次:

(一)全面完成“四保”指标,承包经营者的收入可高出职工人均收入的1倍;

(二)全面超额完成“四保”指标10%以上,科研管理较好,承包经营收入可高出职工人均收入的1.5倍;

(三)全面超额完成“四保”指标20%以上,科研管理取得明显成效,承包经营者的收入可高出职工人均收入的2倍。

对贡献特别突出者应适当加奖。

对“四保一挂”指标定的比较低的,承包经营者的收入应比上述比例相应减少0.5倍。

承包集团其他成员(以市规定的现职干部职数为准)的责任奖金最高为承包经营者责任资金的80%。

第二十三条 承包经营者和承包集团其他成员的责任奖金进入工资总额基数。

第二十四条 承包经营者在承包期内完不成“四保”指标,按下列规定处罚:

(一)没有全面完成当年“四保”指标,扣罚承包经营者当年风险抵押金;

(二)连续二年没有完成承包经营合同规定的指标,扣罚承包经营者第二年的风险抵押金,同时终止其承包经营合同;

(三)承包集团其他成员也同时扣罚当年和第二年全部抵押金。

第二十五条 对承包经营合同完成情况按年度进行考核和兑现。

每年初,科研单位按承包经营合同确定的年度承包指标填写《科研单位实行工资总额同“四保”挂钩申报表》,经主管局审核,报市科委、市人事局核准后执行。

每年终(或下年初),科研单位应将承包经营工作总结报告和《科研单位实行工资总额同“四保”挂钩审批表》报主管局,由主管局会同市科委、市体改委、市人事局等部门共同考核验收和审批兑现。

第二十六条 对承包经营者的年度承包收入的兑现,视其“四保”完成情况,先由主管局提出兑现方案,报市科委综合平衡后审批。

第二十七条 科研单位在承包经营中,不得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各项指标数字不实,取消承包经营资格,扣掉已获得的增资指标。

第二十八条 实行“四保一挂”承包经营责任制的科研单位,应按照国家科委、财政部制定的《科学研究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进行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

第二十九条 全部抵拨事业费的公益型科研单位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市科委负责解释,自一九九二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加坡共和国关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加坡共和国关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决定


(1999年4月29日通过)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决定:批准1997年4月28日外交部副部长唐家璇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加坡共和国关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协助的条约》。

关于印发地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管理办法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


关于印发地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管理办法的通知

哈行办发〔2010〕83 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地区各有关部门(单位):
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制定的《哈密地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第四次行署办公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年十月二十二日    


哈密地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门诊统筹管理办法

第一条 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机制,有利于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受益面,逐步减轻城镇居民门诊医疗费用负担。根据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转发人社部等三部委〈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新人社发〔2009〕98号)和《关于印发哈密地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试行)及相关配套办法的通知》(哈行署发〔2008〕66号)文件精神,结合地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所谓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以下简称门诊统筹)是指采取统筹管理的方式,通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解决城镇居民普通门诊的医疗问题。
第三条 门诊统筹的基本原则。坚持低水平起步,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财政补助水平适时提高待遇保障水平的原则;坚持通过社会共济,调剂基金使用的原则;坚持依托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方便居民就医,降低医疗成本的原则。
第四条 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当年缴费的人员,纳入门诊统筹范围。
第五条 门诊统筹支付标准
(一)门诊统筹支付标准以自然年度为核定单元,年度内支付最高限额暂定为每人每年30元,当年未使用或未完全使用的,不得接转下年度使用。
(二)门诊统筹支付标准的调整,根据财政补助资金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确定。
(三)自2011年1月起不再执行学生普通门诊统筹的办法,学生原个人累积的门诊费用,可与门诊统筹费用合并使用。本年度未使用或未完全使用的,不得接转下年度使用。
第六条 就医与结算
(一)定点医疗机构的选择
参保居民应在每年度缴费之初,在居住地就近选择一家经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定点医疗机构作为门诊就医的定点医疗机构。在选择之外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门诊统筹基金不予支付。
(二)就医管理
参保居民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应出示医疗保险证(卡),并经审核确认,其就医的费用纳入门诊统筹结算系统内。对于因急诊在选择之外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可凭就医凭证、急诊证明及门诊病历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结算。
对于异地安置的参保居民,其门诊费用凭就医凭证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结算。
(三)门诊统筹支付范围
门诊统筹参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标准》及《关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儿童用药有关问题的通知》(新劳社医字〔2007〕52号)文件执行。超出门诊统筹支付范围的,由参保居民自付。
(四)费用结算
门诊统筹费用暂不设起付线和支付比例,医疗费用按规定的门诊统筹标准直接结算。参保居民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其医疗费属门诊统筹支付范围并在最高限额之内的,由定点医疗机构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结算,个人不负担。不在门诊统筹支付范围内或超出年度最高限额的部分,由参保居民自付。
第七条 定点医疗机构管理
(一)定点医疗机构的申报条件
定点医疗机构应选择县以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布局应与承担的服务相适应,能够提供并满足门诊统筹需要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同时具备提供信息系统服务平台的条件。
(二)定点医疗机构的申报
符合申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向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提交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包括申请报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构成及资质材料、经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核定的医疗服务内容、物价部门核发收费合格证、工商营业执照(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等。
(三)定点医疗机构的审批与管理
符合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的申报条件,并提供所需申报材料医疗机构,由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审核确定为地区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定点医疗机构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单独签订医疗保险服务协议,协议明确定点医疗机构在向参保居民提供医疗服务时的责任与权利,以规范医疗保险服务行为。
(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
地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统筹安排地区范围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使每一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可按全科的要求,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并逐步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纳入门诊统筹定点范围。
第八条 基金管理
门诊统筹基金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列支,单独列账。城镇居民不再另行缴纳相关费用。
对于基金不足支付的,由地区财政采取调剂的方式,调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基金支付,以解决基金不足。
第九条 本办法由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